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xiāng)村的深處,會經(jīng)常感受到歷史與現(xiàn)代的交融和積淀,尤其那一座座古鎮(zhèn)、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shù)的動人故事。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安在線推出“行走安徽老街”系列攝影報道,集中展示老街場景及生活在老街人們的質(zhì)樸、勤勞、幸福、喜悅、自信。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黃山市隆阜老街。
隆阜位于黃山市屯溪區(qū)西郊。隆阜老街分為隆阜下街、隆阜中街和隆阜上街,隆阜地靈人杰,歷代名人輩出,曾經(jīng)這里巷弄縱橫,店鋪林立。在這條古街上,都留下了大量"隆阜戴"書寫奮斗史的足跡。
拍攝手記:
曾經(jīng)以為自己走遍了安徽的大小老街,后來竟然發(fā)現(xiàn)遺漏了黃山的隆阜。隆阜老街挨著屯溪老街,卻低調(diào)得一聲不吭。但是,這原本不是它應有的姿態(tài)啊。
據(jù)了解,隆阜原名攏埠,因橫江中來往船只在此停泊休憩或集散貨物而得名,因商業(yè)興隆而易名隆埠,最后簡化為隆阜。眾所周知,先有黎陽,后有屯溪,而在黎陽之后,比屯溪歷史更早的當屬隆阜了。明明隆阜老街與屯溪老街曾齊名遠揚,到如今,屯溪老街熙熙攘攘、商賈云集,隆阜老街倒有些安靜,安靜得能聽到飛鳥劃破長空時的鳴叫。
當?shù)乩先藗冋f,上世紀60年代,因屯溪至飛機場的公路開通,老街逐漸冷落。后來,隨著水路的衰弱,隆阜老街由此步入了它漫長的“冬眠期”。
自古興衰尋常事。世事滄桑,斗轉(zhuǎn)星移,事物的發(fā)展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我依然相信,隆阜老街度過了它的蟄伏期,也會有朝一日再展雄風。
事實上,透過照相機鏡頭,在隆阜老街的巷陌里,在粉墻黛瓦和歷史老建筑里,隆阜老街仍彰顯著它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那些刻滿記憶的老房子、老物件把我的心收了過去。走著走著,拍著拍著,不知不覺,心靈又歷經(jīng)了一次次熏陶。
隆阜老街里的老建筑甚至那一面老墻,是情感沉淀后的歷史定格,老街把自己生命的一切注入一件遺落下來的老物件或者一面老墻上,如果你也有情,就一定會被這珍罕的細節(jié)打動,從中想象出它原有的那個鮮活的生命整體來。中國臺灣詞作人、導演方文山說,尋常舊物老件迷人的地方,是因為它們歷經(jīng)歲月淘洗后,散發(fā)出一股低調(diào)的滄桑,雖斑駁卻不帶感傷,有著無從速成的美學質(zhì)感,給予人一種與歷史連接的時空想象。方文山的感觸細膩而真摯,一語擊中,道破了“秘密”。
除了老物件和老建筑,我還花時間尋找老街里的原始居民,通過他們的衣著和言行舉止,以及由此綻放的精神風貌,嘗試尋覓老街的基因密碼。
隆阜地靈人杰,歷代名人輩出,僅清代就有丹青名家戴省、戴文英、戴思望等。乾嘉學派代表人物戴震,更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據(jù)說隆阜歷史上至少有四所私塾。這樣的隆阜,不得不讓人久久地仰望。
這里我要特別提到一個人,一位善良質(zhì)樸的大姐,她有一個特別鮮艷的名字叫戴紅旗,她是隆阜老街的普通居民。我們在陽光的巷道不期而遇,我問路,她熱心指引,又細心為我講解老街的歷史過往。戴紅旗講話嗓門老大,對鏡頭一點也不生澀。這個已近花甲的普通婦女,比我想象得還要有文化。相比博物館里專業(yè)的講解員,戴紅旗一點也不遜色,甚至還要有親和力,言語也更接地氣。她對著我手中的攝像機滔滔不絕,老街的歷史在她口中活蹦亂跳,鮮活而生動。戴紅旗自豪地說,大凡外地人想了解隆阜老街,她會主動“承擔”這一光榮的任務,“能宣傳我們的老街,我深感榮幸。”戴紅旗很真誠。
“‘隆阜十八巷,巷巷都一樣’我?guī)憧蠢辖?,這樣你就不會迷路了。”戴紅旗主動帶我逛老宅。這些古舊的老宅,經(jīng)她細致講解,我的心豁然開朗。曾經(jīng)的世俗風華雖退散,時光也暫時消弱了老宅的輝煌,但累積的文化底蘊仍兀自而頑強地綻放。深入老宅,推窗仰望,老街鮮活的歷史瞬間流動,滾滾落入心間。我沉默,靜賞歲月沉淀的時光,又想象奔騰而至的明日之光。
離開隆阜老街快一年了,腦海里還清晰地留存著它的點點滴滴。如今,隨著黃山市屯溪西部的建設(shè)開發(fā),黎陽和屯溪原本“親密無間”的鄰里,時空距離也更近了。馮驥才說,一個城市由于有了幾條老街,便會有一種自我的歷史之厚重、經(jīng)驗之獨有,以及一種豐富感和深切的鄉(xiāng)戀;它是個實實在在的巨大的歷史存在,既是珍貴的物質(zhì)存在,更是無以替代的精神情感的存在。這些年,難怪那么多的人,也包括很多的年輕人前往屯溪。但愿從此,他們戀的不僅僅是屯溪老街,也該看看附近的隆阜老街,這樣,他們心中的鄉(xiāng)戀才濃郁,也更完整。
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