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吳凡委員: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急性”的,那么煙草則是“慢性”的、長期的。
@陳靜瑜代表:只要是在室內,有屋頂?shù)牡胤蕉紤摻麩?,設置吸煙室等于變相鼓勵吸煙。
@何琳代表:一些聲稱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被發(fā)現(xiàn)含有成癮性的尼古丁。青少年接觸尼古丁產品,會對尚未發(fā)育成熟的身體造成危害。
@孫承業(yè)委員:不能拿電子煙和某些食品評價做比較。當多種物質混雜在一起,評價應更慎重。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今年2月底,騰訊通過其官方微博宣布微信表情“禁煙”,那個戴頭盔墨鏡叼煙的小黃人戒煙了,新表情對著屏幕前的你微微笑;緊接著兩會前,一則“代表建議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煙”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超1.3億。2019年,我國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控煙行動作為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之一的專項行動備受關注。在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針對“公共場所室內禁止吸煙”和“規(guī)范電子煙市場”等議題分分建言獻策。
“控煙立法”不應被擱置
要開門立法、科學立法、創(chuàng)新執(zhí)法
“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急性’的,那么煙草的危害則是‘慢性’的。室內公共場所應當一律禁止吸煙?!?全國政協(xié)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副院長吳凡建議,應該盡快重啟《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制定工作,調研地方立法成功經驗,開門立法凝聚共識,科學立法回應焦點,明確規(guī)定禁止在一切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吸煙,保護公眾不受煙草煙霧危害,促進人民健康。
今年兩會關于“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止吸煙”的話題上了熱搜后,很多網友表示,倡導文明吸煙行為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吸煙人的權益,建立吸煙室。
對于這些評論,吳凡對央視網記者表示這是對權益問題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2016年上海市在修訂《公共場所禁煙條例》的時候,也面臨過這個問題,當時也有很多網友提出,《條例》保護了不吸煙者的健康權益,但損害了吸煙人的吸煙權益。吳凡指出,這其實是個偽命題。首先健康權和吸煙的自由,本身并不是一個對立關系,提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偷換了概念。健康權是覆蓋所有人的,包括吸煙者本人,而在公共場所吸煙,吸煙者本人也吸了別人的二手煙,對他來說,他也是受害者?!稐l例》保護的是所有人的健康權益,包含了吸煙者本人。
吳凡認為,立法規(guī)范的是群體行為。每個人在社會中,不僅僅是單一的獨立個體,具備生物屬性,更多的還具備社會人的屬性。立法規(guī)范的是室內公共場所禁煙,規(guī)范的是在哪里吸煙的行為,沒有限制吸煙者在公共場所外吸煙的權利。
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室?
效果不佳或變相鼓勵吸煙
同吳凡一樣,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副院長陳靜瑜今年兩會的建議也是聚焦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他指出,一定要有全國性的公共場所禁煙條例的出臺,我國目前患肺氣腫病人有九千萬到一個億,非常觸目驚心,而吸煙是導致肺氣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公共場所,比如娛樂場所、機場等地方設有吸煙室,實際上是變相鼓勵吸煙?!氨M管人走了,但是別人的二次、三次被動吸煙還是會很多?!标愳o瑜表示,室內公共場所吸煙除了對吸煙者自身傷害以外,更多的是傷害到普通人群。
關于吸煙室的設置,吳凡認為,關鍵是現(xiàn)實效果不好,不能解決煙草煙霧污染公共場所的問題。以吳凡所在的城市上海為例,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綜合辦公樓等公共場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很多吸煙室里的煙草煙霧濃度超標準一百多倍,即便是對吸煙室門口的監(jiān)測,門外1米、3米、5米,甚至10米煙草煙霧濃度均超標。
另一項在上海開展的攔截調查結果顯示,吸煙者當中,有超過85%的人是支持公共場所禁煙的,有超過6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到戶外去吸煙。這個立法基礎不僅僅有民意基礎,更重要的還得到了吸煙者的支持。吳凡表示,這種開門立法、科學立法的辦法是非常有效的。
上海自2017年3月1日起,對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區(qū)域等室外公共場所實施禁煙以來,人們的觀念明顯改變,健康素養(yǎng)不斷提升,控煙成效顯著。吳凡建議能將此立法經驗推廣至全國。
青少年要遠離電子煙
加快相關行業(yè)規(guī)范的出臺
電子煙在國際市場上是近年來才日益流行的,所以國際相關研究還不想傳統(tǒng)煙草制品研究得那么深入?,F(xiàn)有的國內外研究表明,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電子煙中的各種添加劑成分也存在健康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何琳在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現(xiàn)在市場上流通的這些電子煙包括加熱不燃燒、霧化煙等多種類,口味達1.5萬余種,而電子煙添加了哪些材料,加入多少,釋放哪些物質,目前沒有行業(yè)規(guī)范,而且加熱所用電池的安全性沒有規(guī)定,由生產廠家各自決定。何琳建議,應加快制定電子煙行業(yè)規(guī)范,讓管理有章可循,制定電子煙生產、銷售等綜合管理辦法。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yè),作為研究中毒問題的疾控專家,孫承業(yè)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評價電子煙危害不應該只看單一物質毒性高低,不能拿電子煙和某些食品評價做比較。當多種物質混雜在一起,評價應該更加慎重,特別是當電子煙用在青少年這個特殊人群身上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8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査報告》顯示,雖然我國電子煙的使用尚處于較低水平,但與2015年相比,聽說過電子煙的比例、曾經使用過電子煙的比例和現(xiàn)在使用電子煙的比例均有明顯提高,特別是年輕人。15~24歲年齡組人群曾經使用電子煙的比例已高達7.6%,該年齡組人群使用電子煙的第位原因是認為時尚。另有國際研究表明,電子煙的使用容易誘導青少年嘗試使用傳統(tǒng)卷煙,加快吸煙人群的年輕化趨勢。
孫承業(yè)表示,青少年不應該承受電子煙的健康風險,建議市場監(jiān)管總局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