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黃山新聞網(wǎng)8月16日訊(張正宏 吳剛)現(xiàn)今家庭中,幾乎每戶都有自家車,車輛違法違規(guī)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隨之而來,替人在駕駛證上消分逐漸成為一條黑色產(chǎn)業(yè)鏈。日前,歙縣法院依法審結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行賄罪案件,被告人張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五萬元。
2015年10月左右,潘某獲悉被告人張某可以在時任交警隊干部余某(另案處理)處違規(guī)處理車輛違章信息,即找到被告人張某,二人商議處理車輛違章的駕駛證按每本支付100元至200元不等的好處費給被告人張某,由被告人張某出面找余某,使用潘某提供的車輛違章信息和非法獲取的駕駛證信息(從畢某處購買),在駕駛證持有人不在場且不知情的情況下由余某違規(guī)處理車輛違章信息,從獲取的駕駛證扣除分數(shù)。車輛違章處理完畢后將未簽字的處罰決定書交給潘某,由潘某繳納罰款后,支付相應的報酬給被告人張某。
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初期間,被告人張某使用潘某非法獲取的1100余個駕駛證信息(身份證信息)和車輛違章信息,在余某處違規(guī)處理車輛違章信息2600余條,從中獲得“報酬”共計17萬余元。
法官溫馨提醒: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是違法行為,情節(jié)較重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每一個公民都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隨便透露個人信息。當意識到個人信息有可能通過其他渠道被非法獲取時,應及時報警,以免讓自己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面臨風險。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