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三作黃山絕頂行,年來煙霧黯晴明。平生幾兩度風屐,塵臘苔痕夢里情”。這是張大千在多次登臨黃山后所作的一首詩,從詩中不難看出張大千對黃山的深深眷戀之情。
張大千( 1899-1983)先生,作為一代國畫大師,原名正權,后改名爰,號季爰,法名大千,四川內江人,自幼受其擅長工筆花鳥的母親曾友貞和善畫虎的哥哥影響頗深,無論寫意、工筆、水墨、設色,無不擅長;凡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無一不精;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而且雅俗共賞。他兼能書法、篆刻,對詩詞、鑒賞、畫史、畫論亦有精湛的研究。這么一個偉大的畫家曾經四上黃山,可以說是黃山忠實的骨灰級粉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張大千與黃山的不解之緣。
初上黃山采風兼開發(fā)
1927年5月,29歲的張大千從上海出發(fā),同行者是他的二哥、畫虎名家張善子。當時黃山尚未開發(fā),張大千出資請民工在前邊開路搭橋,摸索前行。誠如他后來親述:“第一次去黃山時,荒草蔓徑,斷橋峽壁,根本無路可走。我?guī)Я耸畮讉€工人去,正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黃山在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我去開發(fā)的?!?/p>
初次上黃山歷時數(shù)月,驚嘆黃山之“奇”,寫生、詩詞皆有不少收獲。其中代表性的記游作品《黃山始信峰》、《光明頂山水》等畫作,并留下記游詩詞《黃山云門峰》等。
再上黃山滿載而歸
1931年9月,張大千與其兄張善孖在門人的陪同下再到黃山,這距離他初上黃山四年有余。這一次他收獲巨大的便是:“要領略山川靈氣,不是說游歷到那兒就算完事了,實在是要深入期間,棲息其中,朝夕孕育,體會物情,觀察物志,融會貫通,所謂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繪出傳神的畫。”此番黃山徹悟,師法自然,讓他受益終身。
再上黃山期間,張大千吟詩數(shù)十首,作寫生畫稿數(shù)十幅,還拍了數(shù)百幀照片,下山后,精選12張照片委托錦明玻璃版印刷所代印《黃山畫景》攝影集,開創(chuàng)了中國畫家出版黃山攝影集的先河,可謂滿載而歸。為了紀念此次黃山行,張大千在玉屏峰巖壁刻“云海大千”四字留念;寓意雙關,既有黃山云海氣勢,又嵌合“大千”字號。下得山來之后,又急奔徽州胡開文墨廠,定制“云海歸來”徽墨一批,當作珍貴禮品,分贈親朋好友及門人子侄?!霸坪w來”徽墨上的圖案,便是張大千的《黃山云海圖》,圖上題款是“云海歸來,大千居士題”,小注文字則記述了二游黃山的時間及同行者姓名。而此次黃山行拍攝到的《蓬萊仙景》(即黃山云海),后來曾榮獲比利時萬國博覽會攝影金獎。
為了紀念兩次上山,張大千特地刻了一方“兩到黃山絕頂人”的印章,紀念“予與仲兄虎癡既兩入黃山,飫云松之奇觀,悟古人六法之所在,作風屢變” 。
三上黃山鮮為人知
張大千先生第三次登黃山之事則是鮮為人知。我們今天知道大千先生第三次登臨黃山則是由大千先生的二幅炭畫寫生稿上題字所知,時間是1935年9月,張目寒、陳學明、元鳳、橫秋等人陪同,有記游作品《黃山寫生冊》、《天都鯽魚背》、《黃山朱砂泉》等,并在該年將其所作的《黃山九龍瀑》饋贈張學良將軍。大千這年在黃山深刻感悟了黃山之奇與新安畫派諸如漸江、石濤等宗師的理解,所以在《黃山九龍瀑》中題署言:“黃山皆削立而瘦,上下皆松,前人如漸江、石濤、瞿山,俱以此擅名于世。漸江得其骨,石濤得其情,瞿山得其變。近人昌(倡)言黃山畫家,遂有黃山畫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戶庭也?!边@是大師對黃山奇景對新安畫派宗師的最好的學習。
在三上黃山之前,受國民黨元老許世英之邀,張大千先生于1934年1月加入了黃山建設委員會委員。
四上黃山竟成永決
張大千最后一次游黃山是在1936年3月,是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登臨黃山。隨后,他便過起了浪跡天涯、四海為家、寄情山水、書畫為伴的飄逸生活。縱觀他的人生履痕,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大漠孤煙直的敦煌石窟里,還是在國內覽天下名川;無論是定居在巴西的八德園;還是在美國的環(huán)碧庵,在臺灣省的摩耶精舍……時空變幻,但不變的是對黃山的思念,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每憶天都均欲去”。即使在晚年生命的最后時刻,還不忘為黃山點贊,念念不忘要畫一幅《黃山圖》巨制。
晚年巧為黃山打CALL點贊
身為國畫大師的張大千,晚年曾別有心機地為黃山旅游作了一次全球性的藝術宣傳。
其時是1963年的秋天,為排解對黃山的思緒,張大千在巴西圣保羅城自建的中式莊園八德園中,又一次畫了一套《黃山山水冊頁》12幅,為向全球介紹黃山旅游,他將并非黃山山水的《七里瀧》和《嚴陵灘》也一并編入該畫冊。這種編排正是大師的匠心獨運,并在《湯口》一畫中,以文給出旅游路線、以圖繪出沿途風光,該畫題跋文字中:“游黃山有多途,一從錢塘江溯新安自湯口入,一從宣城太平經焦村翠微寺入。二十年前吾曾三游茲山,皆從湯口?!痹瓉韽埓笄窃谝援?、以文巧妙地為他心愛的黃山打CALL作宣傳呢。
黃山賦予張大千澎湃的藝術,成就了世界性大師的生涯,使之產生了全球性的影響;而張大千的詩書畫印暨攝影藝術又進一步豐富了黃山的文化。世界級的藝術大師與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黃山的奇美結合,留給世人一段美妙的佳話。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