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调教sm束缚绳索捆绳,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淫+色综合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
x

注冊新用戶

發(fā)送驗證碼
立即注冊
X

修改密碼

發(fā)送驗證碼
修改密碼

杭城桂香

2019年10月23日 11:24:22 來源:黃山日報 作者:黑多

  寒露節(jié)后,從皖南來杭城中國農(nóng)科院茶研所進修,時至深秋了。夜里伏案思忖,寫下這個題目,覺得太平實不過,但想想與這兩天的空氣最相應的,還真的只有這幾個字。遇見近旁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倘若他也被這香氣吸引過來,都會不約而同地說一聲:“這桂花真香??!”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不用刻意去尋香自何處來,身旁幾十米甚至更近的距離之內(nèi),必定有一棵正開放著的桂花樹。

  秋分過后,桂花從冒著嫩黃的小尖芽,到蓄勢待放,再到開得滿樹熙熙攘攘,香氣越來越濃,人們的心情也似乎越來越好了。杭州人實在是沒有理由“悲秋”的,特別是在秋高氣爽的天氣里,料想中秋假期剛過,又迎來國慶節(jié)長假,在有些期待的心情中,叢桂怒放,夜靜輪圓,把酒賞桂,怡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怎不令人感覺舒暢歡愉。

  桂花的香氣,與這座城市一樣古老,似是從千百年來的歲月深處飄來的,就像“洛陽牡丹”一樣,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之一。雖然杭州也有荷花、梅花,但總沒有桂花這樣深入人心。種荷花需要水,梅花又比較難種,而桂花房前屋后都可以種,易存活,一開花又香氣撲鼻,所以人們喜歡種桂花。我的徽州同鄉(xiāng),祁門紅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胡元龍,據(jù)說自小博覽全書、兼進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雙全聞名鄉(xiāng)里,被朝廷授予世襲把總一職,但他輕視功名,注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18歲時辭棄把總官職,在南鄉(xiāng)貴溪的李村塢筑五間土房,栽四株桂樹,名之曰“培桂山房”,并在此開始墾山種茶。所以,杭州此等好山水,最多的花是桂花,也就不足為奇了。

  桂花,是這座城市的記憶與標志。曾任杭州刺史的大詩人白居易寫《最憶是杭州》的時候,也只寫了兩樣東西:“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彼?,很默契的,很自然的,很具因緣的,桂花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杭州的“市花”。桂花,在杭州已經(jīng)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尤其是杭州滿覺隴的桂花,更是聞名遐邇。早在南宋時期,滿覺隴已經(jīng)大片種植桂花,并形成一定規(guī)模。在《咸淳臨安志》有這樣的記載:“桂,滿覺隴獨盛?!?/p>

  人們喜歡桂花,我覺得,還因為桂花“平易近人”。與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梅花的“苦寒傲骨、清氣滿乾坤”,或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等等相比,桂花要貼近普通人得更多些。桂花沒有被賦予那么的說法,無非是美好、吉祥的象征:“桂”者“貴”也。清代,古人會在瓷器上,同時繪制蘭草與桂花,寓“蘭桂齊芳”之意?!都t樓夢》第一百二十回中便有記載——“現(xiàn)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痹诋敃r,“蘭桂齊芳”不僅是很流行的紋飾,也是祝賀子孫昌盛、前程錦繡的賀詞,有集高貴、典雅于一身之寓意。

  桂樹開花,細細密密,真可謂“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比不上其它花卉那樣的身姿出眾、鮮艷顯眼,然而它好就好在嬌而不艷,潔而不妖,如鄉(xiāng)下鄰家淳樸女子身上,因為經(jīng)年的緣故,雖已泛黃卻洗得干干凈凈的粗棉麻布裙。

  桂花的香,也少了些許清高之氣,充滿溫馨和蜜甜?;蛟S,是沒有人會說桂花不香甜的,站在高處,放眼望去,幾樹金桂、丹桂或四季桂,開在遠處,香氣也從遠處飄來,隨著微風浮動的,是絲絲縷縷的甜味,像淡淡的蜂蜜水,又像香氣彌發(fā)的工夫紅茶。想必,如果是在種了許多桂花樹的園子里,那香甜就一定更濃郁了。人,天生本就喜愛追逐香甜味,喜香惡臭、喜甜惡苦是人的天性,聞花香,能使人悅情爽志,而在這秋深時節(jié),聞到桂花之香,似乎更能讓如煙往事浮上心頭,勾連我們隱約地想起記憶深處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喜悅,讓我們的精神回歸寧靜。

  桂花之香,不僅充滿溫馨和蜜甜,更濃厚而高雅、持久,由此,桂花之用,其妙亦是無窮。曬干的桂花,可以和茶葉一起瀹泡,泡出的茶水,清香撲鼻,可通氣和胃、美白肌膚、排解體內(nèi)毒素、止咳化痰、養(yǎng)生潤肺。每年秋燥時,若覺身體不適,皮膚干燥,虛火上揚而致聲音沙啞,在綠茶、烏龍茶、紅茶中加點桂花,趁溫熱飲下,癥狀即可緩解。新鮮的桂花小苞兒,可以和茶葉一起窨制成花茶,據(jù)我所知,廣西桂林的桂花烘青、福建安溪的桂花烏龍、四川北碚的桂花紅茶之類的便均是以桂花的馥郁芬芳,來襯托茶的醇厚滋味,因而顯得別具一格。桂花,還可以拿來做糕糖,嗅著桂香,不覺就想起,每年仲秋,偶有閑情時,舉起竹竿敲落桂花,在糯米粉里揉進桂花的場景。

  離桂花很近的時候,人總會萌生摘花的沖動。都說“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但我沒有折,對于那些越是開得正當時、正旺、正繁茂、正熱烈的花兒,我越是不愿意摘取。相反,對于那些過了花期,孤身零落枝頭,打著寒霜,冒著冷雨的,我反倒愿意摘取回來。想必,花兒也和人一樣,是歡喜與花兒待在一起的,花兒也向往一處更溫暖的居所。有誰愿落單呢?我不忍。我對女子們因喜歡桂花,而去摘一兩枝別在發(fā)間、插在瓶里的舉動,卻抱寬容的態(tài)度——桂花很小,就像一個溫婉的女子。我不需要摘,站在樹下,細枝低垂,一只手探出、食指拇指輕抖花枝,另一只手四指并攏、手心朝上,在下面接著,就會有一簇簇比米粒兒還小的小黃花兒,落入掌心。仔細一看,小巧而精美,似乎還略帶羞澀,攏在手心里癢癢的,彷佛又要跳動起來。

  我一直對“落英繽紛”的場景,懷著一種復雜而特殊的喜愛。比如“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比如風雨過后,想想桃花、杏花、櫻花或者梨花的嬌嫩的花瓣,散落滿地,總讓人頓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凄絕之美,難怪林黛玉都要引以自喻而去荷鋤葬花。但黛玉如果看到的是桂花,是否還會去葬它呢?自覺桂花的飄落,是沒有這么傷感的。桂花這種花,幾乎算不上是“鮮花”,沒有爭奇斗艷的姿態(tài),沒有光鮮奪目的外表,隨風而開,隨風飄落,不與三春爭桃李,只留人間一縷香。

  人生的道路,也不會總是鮮花簇擁,但路上總會有一些風景值得去駐足體會。比如“滿隴桂雨”。獨自一人,不疾不徐,來到西湖之南,滿覺隴沿途山道邊,植有數(shù)千株的桂花,這些桂樹,常常是一邊盛開,一邊隨風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如沐“桂雨”,別有一番意趣。加上滿地桂花,形成“香風金雪”的奇境,令人心曠神怡?;ㄩ_過總要凋落的,能留在路上的,透進心里的,就是香美。

  忽然,想起離杭城不遠的故鄉(xiāng)了,想起故去的時光里,自己走在徽州老街青石板鋪就的路上,路邊種著一排桂花樹,或高過深灰色院墻隱現(xiàn)出桂花的樹冠,小小的花粒時不時如流星般滑落,卻沒人似于心不忍地去避開滿地的桂花,詩云:“踏花歸去馬蹄香”,我想這情景是刻意而難得的,在江南,何處去尋一匹駿馬?其實,哪里有桂花,也許哪里就有落滿桂花的小徑,不如足底踏花,不經(jīng)意間,且將人世間一段余香,碾作紅塵,也算得上是一件風雅之事了罷。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