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新安理學,始于宋,興于元,鼎盛于元末明初,是程朱理學在古徽州的傳承和發(fā)展。新安理學,不僅是中國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學術流派,更是程朱理學發(fā)展史上一面鮮明的旗幟??v觀古徽州七百多年的學術脈絡,明代理學先賢程曈,無疑是一名新安理學的堅定旗手。
家學淵源
程曈(1480—1560),一名象,字啟皦,號練江,又號峩山,休寧富溪人(現(xiàn)休寧大阜)。
據(jù)《十萬程氏會譜》記載,唐朝乾符五年(878)端午,黃巢兵犯篁墩。新安程氏28世程渝(字季明),佐兄程沄起兵臨溪東密巖。難平,程渝居汊口,繼而遷閔口。田連阡陌,人稱“十萬公”。程渝曾孫程炳,于后唐同光二年(924)遷居休寧大阜。
休寧大阜程氏,傳七世有程卓(字公立,一字仲立),學行聞于時,本州聘為學正,著有《紫陽集》傳世;程卓有子汝礪(字用之),南宋端明殿學士程珌作墓志銘稱道:“世以詩書相授”;汝礪有子思禮(字子容),南宋華文閣學士呂午作墓志銘贊曰:“教子以義方,習儒業(yè)”,著有《指迷寶照》三卷,以貽后人;思禮有子程驤(字師孟,又字季龍,號松軒),南宋開慶元年(1259)中文武雙科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明贈禮部尚書程敏政盛贊:“抱文武之藝而弗竟其施,完出處之節(jié)而弗顯於世”,著有《松軒集》二十卷;程驤有孫程?。ㄗ忠灾遥柟饚r),學從理學大儒黃草窗,元至元十年(1273)掌教紫陽書院,著名詩人、詩論家方回有詩贊曰:“學海一針元自正,詞場百喙不能鳴”,著有《桂巖集》三卷、《敬說》一卷;程恕有子天存(字伯順,號存軒),與明朝開國謀臣朱升同學于理學大儒陳定宇門下,潔身不仕,潛心理學,著有《太極圖說》一卷、《易說》《論語說》二卷、《讀書漫錄》五卷、《淡成集》四卷;天存有孫程齊(字思賢),明代朝議大夫方勉撰有墓表贊曰“生無寸祿霑身,死有美名傳世”;程齊有子尚褧(字彥錦),明朝監(jiān)察御史郁文博撰有墓志銘曰“言教諸子,必以義方。應物酬事,一以古人”;尚褧有子華宗(字道榮),即為程曈祖父,為學以窮理躬行為本,著有《進修堂稿》五卷、《隨筆錄》五卷等。
休寧大阜程氏,幾百年書香門第,十余世詩禮人家。家學之淵源,對于程曈的學術思想,無疑產(chǎn)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窮理修身
程曈的學術貢獻,當從《新安學系錄》談起。
明正德三年(1508),年僅28歲的程曈輯撰而成《新安學系錄》?!缎掳矊W系錄》共一十六卷,由安徽巡撫采進本收錄《四庫全書》總目。自明清以來,多次重修刊刻。2006年,獲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立項,經(jīng)王國良、張健點校,由黃山書社出版發(fā)行。
被譽為新安理學第一部“學案”的《新安學系錄》,在新安理學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書開篇,程曈首先繪就了新安理學的師承世系圖,溯其流,窮起源,簡潔而又明了地確立了新安理學源于程朱理學嫡宗正傳的學術地位。其次,全書收錄了自宋元以來至明朝中期古徽州籍一百一十位著名學者的行述史料和學術思想,新安理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流派,得以系統(tǒng)而又完整地確立,并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程曈在《新安學系錄序》中寫道:“孟子沒而圣人之學不傳,千有余歲。至我兩夫子始得之于遺經(jīng),倡以示人,辟異端之非,振俗學之陋,而孔孟之道復明。又四傳至我紫陽夫子,復溯其流,窮其源,折衷群言,集厥大成,而周程之學益著?!弊鳛橐幻贻p的學者,程曈把師承于程朱理學,而又遠紹于孔孟之道的新安理學,梳理得如此清晰,并推崇至“孔孟之道復明”“周程之學益著”的高度,結合書中人物資料的選擇與編輯,將《新安學系錄》以弘揚程朱理學為宗旨的主題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名剛剛出道的學者,程曈還在《新安學系錄序》中提出了獨到的治學思想。他以為,天下之道,出于圣人之手,傳于孔孟之籍,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他提倡以窮其理、力行以終的讀書觀,更提倡窮理修身、經(jīng)學致用的治學思想。
《新安學系錄》不僅是新安理學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更是一部令人矚目的地方文獻集,為“文獻之邦”的古徽州錦上添花的同時,也為欣欣向榮的徽學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
道光《休寧縣志》記載:“曈早失怙恃,終身痛鰥,事繼母二十余年,盥櫛不入私室?!彪m然出生書香門第,但是程曈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滿。早年喪母,二十四歲喪父,終身痛鰥的逆境,程曈服侍繼母二十余年,梳洗不入私室。程曈修身躬行的仁孝之心,堪稱楷模。
程曈生有二子,長子取名紹濂,次子取名纘洛。“濂”即濂溪周敦頤;“洛”指洛陽程顥、程頤?!敖B濂”與“纘洛”的寓意,不就是程曈繼承、弘揚理學的畢生追求和殷切期盼嗎?程曈窮理修身的篤信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程曈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峩山精舍”,作講習之所,以傳授理學。據(jù)道光《休寧縣志》記載,程曈次子程纘洛,字速肖,號承齋,篤守學業(yè),不干仕進,繼承“峩山精舍”,教授生徒,聞名山外,遠近爭師事之。
顯然,窮理修身之要,在程曈的學術活動和日常生活是一貫的追求與實踐,即在當今,不也有著更加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
真是之歸
程曈早期學術生涯中,與《新安學系錄》巍然并立的另一座高峰,無疑是《閑辟錄》了。
明正德十年(1515),35歲的程曈輯撰而成《閑辟錄》?!堕e辟錄》共十卷,由浙江巡撫采進本收錄《四庫全書》總目。當今存世版本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其子程纘洛刊本、清正宜堂刊本。2006年,獲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立項,經(jīng)張健點校,與程敏政的《道一編》合輯,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自朱熹和陸九淵“鵝湖之會”以后,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間,學術交鋒愈演愈烈。特別是湛若水、王陽明等人的學術活動在徽州迅速蔓延,不僅打破了新安理學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也加劇了新安理學陣營的分化。針對朱熹和陸九淵的學術觀點,新安理學隊伍中,先有趙汸在《對問江右六君子策》中首陳“朱陸早異晚同”之說,后有程敏政因之,著《道一編》將朱陸之學分為三個階段:“始焉若冰炭之相反”“中焉覺疑信之相伴”“終焉若輔車之相倚”。一時間,朱陸之學早異晚同的觀點,蔚然成風。
被當今學界稱作新安理學發(fā)展史上承先啟后的重要代表人物程曈,始終是以維護繼承、發(fā)揚光大程朱理學為宗旨的鮮明形象,活躍在學術交鋒的風口浪尖?!堕e辟錄》的問世,就是程曈針對程敏政和會朱陸之學“早異晚同”所闡發(fā)的截然相反的觀點。
《閑辟錄》收集朱熹和陸九淵二人言論、信件、文集等著作,并加以按語,編輯而成。程曈在《閑辟錄》中,考證了朱熹和陸九淵往還爭論的時間順序,認為程敏政所持朱陸之學“早異晚同”的觀點不能成立。《閑辟錄》駁斥了程敏政顛倒事實,欺騙后學的做法。正如程纘洛在《刻閑辟錄后》說道:“朱陸之學始終不同,見其兩家年譜文集、語錄中,夫何草廬吳氏創(chuàng)為遷就調停之說。篁墩程公又繼為始異終同之書,由是遂成千古未了之公案,歷世不決之疑獄,道無從授指南矣。我先君深為此懼,爰取朱陸之遺書,考其歲月之先后,明其旨趣之異同,旁收博采,輯以成編,其心即孟子閑先圣之心也?!?/p>
《篁墩程朱闕里祠志》記載,程曈“生有美質,甘恬淡,輕視軒冕,退處林泉,讀書以自娛。早年即聞道,至晚年,苦心著述。與汪仁峰為道義交,往還辯論,弗明弗措”。程曈就是這樣一位退處林泉讀書以自娛的純粹學者,從不隨波逐流,以求真是之歸,也不迷信權威,勇于學術爭鳴。程曈的學術思想與風格,在《閑辟錄》的字里行間,彰顯無遺。恰如陳清瀾嘆曰:“斯世也,而有斯人耶,斯世,而有眾醉獨醒無偏無袒之士,如峩山者,何處得來耶?其主意正矣!用心勤矣!衛(wèi)道嚴矣!有功朱子矣!”
以求真是之歸,造就了程曈作為新安理學的堅定旗手。正如程曈在《閑辟錄》自序中寫道:“曈也,幸辱生夫子之壤,而獲世守其遺書,乃敢妄以辟閑之……若夫秉夫子之旌旗,搗陸氏之巢穴?!?/p>
程曈年八十而卒,墓葬休寧大阜和睦干,崇祀休寧鄉(xiāng)賢祠、篁墩程朱闕里祠、休寧大阜思敬祠。一生還著有《陽明傳習錄考》三卷、《朱子早年定論》二卷、《朱子晚年定論考》等書籍。
程曈的學術思想,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了陳建、顧炎武等一大批后世學者。程曈的學術貢獻,道光《休寧縣志》也作出了“持論有功于圣學”的高度評價。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