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调教sm束缚绳索捆绳,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淫+色综合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
x

注冊新用戶

發(fā)送驗證碼
立即注冊
X

修改密碼

發(fā)送驗證碼
修改密碼

懸崖上的鄣山村

2019年07月02日 09:28:58 來源:黃山日報 作者:陳 琪

  大約在七八年前,就有了去婺源縣鄣山村的想法,車子有一次開到臥龍谷景區(qū),上坡不到幾百米就停了下來。路是在巖石上開鑿出的狹窄的山路,還有些地方塌陷,車開得心驚膽戰(zhàn),便停下來想問問路。等到一輛摩托車下來,問了師傅才知道還有十二公里盤山路,車是不能開了,因沒有心理準備最終還是未能成行。

  就是走了那幾百米的懸崖山路,一直印像在我的腦中。之后多年我想自己一定會征服鄣山村,一定會征服這條在懸崖上開鑿的山路。己亥端午,便約上鄒寧,準備去鄣山村。我們到漁潭訪碑已經(jīng)是下午1點多鐘了,趕到清華鎮(zhèn)吃了碗蘭州拉面,再加了份涼拌牛肉,就往鄣山村趕。

  通往鄣山村的路是通了,但到底有多遠,路上有多艱難心里卻沒底,看著這山的氣勢,這塢口的縱切度,想開到山巔不繞過幾座山頭是不行的。好在鄒寧是頭“老驢”,玩戶外時“走”過幾趟鄣山,他說從這條縱深的峽谷繞到對面的懸崖上,就是鄣山村了。

  車一直在上坡,彎又急又多,大概人們說的那種“發(fā)夾彎”就是這樣,路上見到最多的是不斷出現(xiàn)的凸面鏡,提醒著司機開慢些注意周邊環(huán)境,好在懸崖峭壁一邊有類似高速路的鐵護欄,讓人心里感覺比較踏實。

  沿途道旁不斷有瀑布沖擊的聲音及畫面,風也沒有山下那么燥熱了,這樣的環(huán)境總能讓人感覺心靜,思想也變得單純。很想停下來掬口山泉,看看云起云涌的姿勢,但卻擔心狹窄的路面上隨時會沖下來車輛,也就作罷。

  隨著海拔的升高,植物也顯得陌生了許多,碩長的蕨禾,一簇簇拖著長長的尾巴,就像一只只上山的雉雞。闊葉林退后是林闊混交,再往上巖石裸露了起來,那些俗稱為“辮子草”的植物,憑借巖石上的一點泥土,將根扎進巖縫中,長得異常茂盛。

  在一坡上,一片野百合燦爛地開著,一朵、三朵、六七朵,甚至是十二朵,開得特別隨性與野性,要比山下的百合強多了,不禁想起小時候打豬草,夏季摘百合花喂豬,秋冬季節(jié)再挖根莖當菜,打湯蒸肉的情景。忍不住拍了了幾張百合花圖片,慶元老兄便賦詩道:“山崖寂寞開,清新真自在。偶爾山風起,搖曳知誰來?!?/p>

  再往上,只見路旁巖壁下放著一些蜂桶,與徽州其他地方不同,這里的蜂桶細長一些,安放在巖壁下不易被風吹翻。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巖蜜了,這些蜜蜂成天飛翔在高山密林,采玉葉瓊花,吸雨露甘霖,所采蜂蜜被譽為人間最具抗衰老的保健食品之一。一個人能不能長壽有很多因素,但這天然質(zhì)樸的食品應是很受歡迎的。

  這時對面峭壁上出現(xiàn)一條斜線,宛如一條石筋,從底一直斜插上天。鄒寧說那是條管道線,是當年安裝水力發(fā)電站時,沿著那條石筋鋪設的鋼管,一般玩戶外的人總想攀登一次,可接近巖壁時卻望而卻步,因為實在是太陡了,無論是從上往下看,還是從下往上看,都讓人頭昏目眩邁不開步。

  車子嘶吼著開上轉(zhuǎn)折點,繞到了對面的山崗,慢慢地往里斜入,樹感覺也越來越大,一泓溪水匯聚成潭。一拐彎,山豁然開朗,讓人感到又是一片開闊的天地。就像爬了半天的山,這山村和山下的村落別無二致,只是遠處山巒始終是云蒸霞蔚。

  鄒寧說這就是鄣山村,遠處就是大鄣山,最高峰叫擂鼓尖,休寧那邊叫六股尖。明代徽州順天府通判汪循游覽大鄣山后,寫了首《登大鄣山》詩:“清風嶺上豁雙眸,擂鼓峰前數(shù)九州。蟠踞徽饒三百里,平分吳楚兩源頭。白云有腳乾坤合,遠水無波日月浮。誰識本來真面目,乍晴乍雨幾時休?”大鄣山是“吳楚分源”的屋脊,為鄱陽湖水系樂安江與錢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嶺。區(qū)域內(nèi)峰巒疊嶂,飛瀑奔流,深谷幽壑縱橫,奇花怪石眾多,森林覆蓋率達90.7%,主峰擂鼓尖是婺源縣內(nèi)海拔最高的山峰。

  鄣山村被譽為婺源縣的龍脈,歷來受人保護,為了防止盜偷蟠踞,伐木開徑,肆害地方,鄣山人通過建庵宇,以防竊發(fā),并且將周圍五號山場蓄養(yǎng)雜木,永為屏障。這庵宇叫須彌庵,在康熙《徽州府志》上有記載,庵宇建在村莊的上首,這里是兩源匯合處,也是物資出村唯一通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廟宇選在兩條塢中間的山腳上,面積有2畝地大小,站在須彌庵前,鄣山村盡收眼底。

  關于庵宇的往事人們已模糊不清,萬歷丁亥年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新安婺北的寒塘居士余時英撰寫過《鄣山創(chuàng)建須彌庵疏》,汪道昆曾寫過《大鄣須彌庵慕緣疏偈》,這些文獻已是無處可稽了。

  不過護龍禁山是有文獻記載的。“婺北大鄣山,壤界徽饒,源分吳楚,誠新安之巨鎮(zhèn),實來龍之發(fā)源”。盡管如此,但還是有人覬覦山林利益,雍正十二年村中族棍勾引涇池異棍,潛結(jié)山場,盜木燒炭。案子訴訟到婺源縣衙及徽州府衙,乾隆元年正堂頒發(fā)告示,異籍棍徒驅(qū)回原籍,山場實行封禁。

  鄣山村的經(jīng)濟歷來依靠的是茶葉。海拔九百米以上山地,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特別是終年云霧繚繞,適合茶葉生長。明清時期這里茶市已是非常繁榮了,以至于出現(xiàn)了強買強賣,壓抬物價現(xiàn)象。到同治八年六月,村里召集族人商議辦法,規(guī)定“凡售茶必要經(jīng)主家平衡,外客毋得擅自挾秤。至于茶樣照貨品價之后,仍將原樣放入袋中,均行過秤,毋得私取。違者,議戲一臺”,并演戲勒石公禁,將文契刻成碑立在祠堂門口。

  長期以來由于道路崎嶇,農(nóng)資化肥成本高,鄣山村從來沒人用農(nóng)藥化肥。他們秉承傳統(tǒng)工藝,一年僅采一季春茶,被作為特供茶包銷到京城。每到合作社分紅,村干部就帶著現(xiàn)金,開著小車上山,鄣山村民個個喜笑顏開。

  鄣山村高山冷水魚非常有名,基本家家戶戶都有魚塘。魚塘有建在溪流平地里,也有建在山坡茶棵地里,他們利用山溪流水的落差,或用開溝渠引水,或用竹筧引水,魚塘呈長方型,小的三五平方米,大的七八平方米,投放幾十尾魚,主要有鯉魚和草魚,高山冷水浮游生物少,魚兒生長較慢,肉質(zhì)鮮嫩,是村中的一大特產(chǎn)。

  時值端午節(jié)假期的第一天。傍晚時分,村委會操場上已停滿了不同省份的車,他們遠離塵囂的城市,在這高山野嶺上安營扎寨,聽溪水潺潺,看白云悠悠,體味那種“萬山深處斷人煙,溪水潺潺接澗泉”世外桃源的感受。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