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很多年不曾有過這樣的閱讀體驗了,翻開書的第一頁,心就被拽得緊緊的,疼痛,缺氧。中途不得不放下書,做點別的,讓自己放松一下,舒一口氣。很快又拿起書,接著讀下去。讀這書就像受虐,被逼到一堵石壁上,想逃,又無處可逃??峙麓蠖鄶?shù)讀者都有這感受吧。
在我狹隘的理解里,寫作有兩種,一種是能滋養(yǎng)作者的,另一種則是損耗作者的,把作者的心挖空,讓作者的血流干。
我盡量讓自己成為前者(有時也不可避免成為后者),我不想被自己所寫的東西傷害。我寧愿選擇避重就輕,或者對重的部分輕描淡寫。
不知道《姥娘》的作者在寫完這部作品后,有沒有大病一場。如果是我……啊,這個假設(shè)不成立,很多時候,我連面對生活真相的勇氣都沒有。我愿意成為前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我沒有成為后者的力量和勇氣。那樣的寫作太需要力量了,那該有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得把自己當(dāng)成一塊生鐵,在火里燒,任錘子砸。
這是一部紀實文學(xué),但我覺得它更應(yīng)該歸類為長篇非虛構(gòu)散文。紀實文學(xué)離現(xiàn)實太近了,太近了就難免生硬,要求它必須貼在地面,不能凌空飛翔。而文學(xué)的審美性,有時就是在飛翔中體現(xiàn)的。
《姥娘》是直面現(xiàn)實的寫作,但它在疼痛中,竟然也能帶著讀者進入一個詩性空間,在斑駁的光線里穿越,低飛。這個詩性空間是作者的語言構(gòu)筑的。語言太重要了。其實這是一部什么題材的作品并不重要——紀實也好,散文也好,小說也好,都不重要。只要它的語言是有磁力的,能強烈地吸住讀者,進入它的空間,能俘獲或者說征服讀者就可以了。這就是作品的魅力。
在讀《姥娘》的過程里,我手里拿著一只鉛筆,我在很多段落上劃了橫線,這些段落是可以單獨摘出來作為經(jīng)典美文發(fā)表的。說它們是美文,也許不準確,美文總給人雕琢的感覺。而它們顯然不是。它們之所以美是作者愿意花筆墨去細致地刻畫,去營造氣氛,烘托場景,哪怕細微之物也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妥帖的置放,比如這段:“下午的陽光透過枇杷樹葉間的縫隙,落在兩個女人的衣衫上。它在她們的頭發(fā)上,眼眉上,臉腮上,膝蓋上靜靜跳動,隨后就滑落在地上的針線匾子里了。是的,所有的陽光似乎都被針線匾子盛起來了,那些針啊線啊布頭啊廢棄的紐扣啊都漂浮在陽光的水面上了??墒墙?jīng)不起從針線匾子的縫隙里一點一點地往下漏,很快就漏了一地?!?/p>
一部作品,它的迷人之處就在這些地方,在看似與主題無關(guān)的閑筆上?!独涯铩返闹黝}太沉重了,而這些時常出現(xiàn)的閑筆就像透氣孔,給作者也給讀者以喘息的空間。
《姥娘》的主題是什么?是一個家族百年來的興衰?是一個女人穿過這百年孤獨的命運遭際?是親人之間的相互喂養(yǎng)、捆綁、愛和怨懟?(哦,我們的親人總是這樣,在災(zāi)難中不離不棄,之后又背叛和仇恨著。)這部作品的后半部更多是寫老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怎樣對待那些喪失了自理能力、需要陪伴、被病痛折磨、渴望死亡又恐懼死亡的老人,怎樣安撫他們呢?不僅是身體的安撫,還有靈魂的安撫。
這部作品的主題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交織的,好在作者在處理它們時沒有手忙腳亂,作者一直很沉著,有耐心,像背負著十字架的受難者,又像懺悔者,同時也是審判者,審判自己,審判親人。
不知為什么,讀這部作品的時候我想到是枝裕和。如果讓今年的金棕櫚獎得主、日本導(dǎo)演是枝裕和來拍這部作品,會怎樣?是枝裕和是善于探索生命真相的,拍攝的也多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家庭題材,是冷的,暗的,撕裂的,疼痛的,然而又不乏人性的暖意與光澤。
這部作品有三章,最后一章“死亡”最短,只占整部作品的十分之一。然而這章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最強的。能感受到,作者在寫這一章時面對的既是姥娘,也是每一個生者。
每一個生者都將面臨死亡,陌生人的、熟人的、朋友的、親人的、自己的。死亡作為生命的部分是需要被尊重的,就像一首交響曲的結(jié)尾部分,它不能被漠視、被倉促對待,草草了結(jié)。
如何面對死亡是需要學(xué)習(xí)的。這幾年我看過一些這方面的作品——《納棺夫日記》《一個人的朝圣》,韓國電影《詩》,還有一部獲過金棕櫚獎的法國電影《愛》。
看這些,一方面是被它們的藝術(shù)性吸引,另一方面就是為了讓自己學(xué)習(xí),如何向死而生——盡管藝術(shù)作品表達的那些不及真實生活的十分之一,但至少,有一個可以讓我們預(yù)先了解的途徑。
疾病、衰老和死亡,這是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但躲避只會加重我們的恐懼,而恐懼對靈魂來說就是折磨,是沉重的枷鎖。
其實恐懼就源于我們自己的心魔。當(dāng)我們了解了之所以恐懼的那些,消除心里的障礙,就會釋懷,在心靈上獲得平靜,而當(dāng)平靜來臨的時候,也就能從容面對生命這枚銀幣的背面了。
一枚銀幣之所以有它存在的價值,是我們擁有它的兩面。僅有正面,是不夠的。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