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怪石、云海和奇松構(gòu)成了獨特的景觀,并共同孕育了藝術(shù)和文化?!薄?/span>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wǎng)
本篇將圍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wǎng)對黃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上述評價,分享黃山的地質(zhì)遺產(chǎn)。黃山以花崗巖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弾r穹狀峰、塔狀峰、箱狀峰、柱狀峰、錐狀峰、石墻、石蛋、石錐、石柱、石嶺、巖臼、石棚、一線天、峽谷等幾乎所有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形態(tài),在黃山都能見到?!堵糜蔚貙W大辭典》(2013年)將黃山花崗巖地貌作為尖峰深谷花崗巖地貌景觀的典型代表。

黃山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位于中央核心部分的山峰,海拔高度均在1000米以上。當暖濕氣流沿山體上升時,大氣中的水汽逐漸冷卻凝結(jié)成云,分布于峰巒溝谷之間,當游人所處的位置高于云層高度時,就能看到各種形態(tài)的云海。

花崗巖及其風化殼為黃山"五絕"景觀之首-黃山松及其他植被的生長提供了重要的物質(zhì)基礎(chǔ)。高大的山峰與深切的峽谷相互交錯,形成了特殊的局部小氣候,影響了黃山植物的垂直分布,進而影響了黃山野生動物的繁衍棲息。

山嶺下部(南坡1150米以下,北坡1100米以下),花崗巖風化成為山地黃壤,孕育了常綠闊葉林和常綠夏綠混交林。第四紀紅土和灰綠色千枚巖也是其成土母質(zhì)之一。山嶺上部(1150-1650米)花崗巖殘積物-坡積物形成山地黃棕坡,孕育了夏綠林和山地矮林。在光明頂、平天矼一帶的山頂平臺和坡地上(海拔約1650-1750米), 分布了面積不大的山地草甸土, 孕育了山地草甸, 土壤表層積聚了大量有機質(zhì),形成明顯的暗黑色腐殖質(zhì)層,有良好的粒狀結(jié)構(gòu),有機質(zhì)層以下即迅速過渡到花崗巖半風化體。山地沼澤土只見于西海一處, 面積不過300-400平方米, 生長著沼澤植物。

古往今來,黃山雄偉、秀麗的地質(zhì)、生物和氣象景觀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孕育了黃山畫派,帶來了中國山水畫的審美革命。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認為:“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曾經(jīng)受到廣泛贊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著稱于世。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巖峰巒上的奇松、浮現(xiàn)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聞名天下,對于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游覽者以及藝術(shù)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恒的魅力?!?/section>黃山的山水林田,為本地居民的生存、生產(chǎn)、生活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不僅滿足了當?shù)厝说男枨?,茶葉、筍干等特產(chǎn)還深受游客喜愛。同時,黃山還為青弋江、新安江下游地區(qū)提供了潔凈的水源,為太平湖、豐樂湖水生動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水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