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圖 / 文 汪士奇 、劉濤)“項家山、項家山,挑擔水繞三彎,一顆青菜吃三餐,有女莫嫁項家山”。這是休寧縣項山村流傳的一句民謠。項山村地處休寧縣白際山脈,海拔600多米。從鄉(xiāng)政府至該村有17公里路程,但要經過安徽、浙江兩省的休寧縣、歙縣、淳安縣地界才能到達該村,因此,項山村便成了休寧縣的一塊“飛地村”。該村轄3個自然村、249戶、700余人,其中原先有貧困戶58戶。由于長期以來交通閉塞,生產力低下,項山村一度成為了省級貧困村。
脫貧的重要途徑就是產業(yè)帶動。近年來,該村在休寧縣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大力幫扶下,積極引導村民們通過發(fā)展茶葉生產,種植油菜、玉米、山芋等農作物,養(yǎng)殖生豬,青壯年外出務工等多舉措實現穩(wěn)步增收,于2017年順利實現省級貧困村整村出列。
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是實現穩(wěn)定增收的關鍵。經過這幾年努力,該村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fā)展壯大,通過泉水魚塘和茶廠承包、水電站效益分紅等項目,2022年村級集體經收入達到43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2.2萬元。 與此同時,該村還積極籌措資金300萬元,新建起了能停近20輛車的停車場、300多平方米的村民活動廣場,鋪設了500米長的村中主次青石板道,以微改造方式建起20多處路邊花壇,新建了1座移動信號塔,并修復了村中1棟古民居。前幾年,該村還利用省級扶貧資金1100萬元,開通了6.3公里的嚴池自然村硬化公路。
“現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隨手丟垃圾的陋習也改變了。環(huán)境干凈了,空氣也好了,村民們都自覺維護房前屋后衛(wèi)生,還在自己房前屋后種起了花花草草。如今在村子里興起了一股比美、比整治的風氣。”項山村黨支部書記如是說。
村莊美了,環(huán)境好了,村民富了,在致富中華麗轉身的項山村,正走上一條組織強村、產業(yè)興村的美麗蝶變之路。